
大陆国家统计局昨(9)日公布5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(CPI)为3.0%,是近23个月以来新低点,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(PPI)也比去年同期下降1.4%,创2009年12月以来的新低,低通膨将给大陆政府有更大空间放松政策,刺激经济成长。
5月份起,大陆部分地区大蒜零售价每斤人民币8元,「蒜你狠」似有卷土重来趋势;鸡蛋价格也由每斤3.5元涨至5元,变身「火箭蛋」。但由于蔬菜价格相对下滑,使得5月食品价格涨幅并未飙扬。
新华社报导,对于CPI的下降,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滕泰表示,这数据低于市场预期,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比去年同期、比上月下降,大陆从昨天起也下调油价,预计第3季的CPI会继续下降到3%以下,进入「2时代」。
CPI一路下降背后也有警讯,大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刘福垣认为,CPI持续下降是因为政府在银根上打压,导致消费节奏放慢,CPI指数趋近3.0%的红线,就代表经济受伤严重,正在从通货膨胀转向明显的通货紧缩。
但通货膨胀程度减缓,也提供大陆不小的政策空间。南开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所长柳欣认为,这一数据的公布,将有可能促使国家颁布更多稳增长的刺激政策,「未来一段时间,『抗通膨』的宏观经济政策将让位给『保增长』,货币政策应做出相应调整。
而PPI下降则显示大陆经济持续放缓,未来稳增长的政策还会加强。」
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则表示,食品价格下跌让CPI从4月的3.4%降至5月的3%,低于市场预期的3.2%,这也部分解释了央行选择在6月8日调降利率的时间点。
屈宏斌说,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继续负增长,5月份的-1.4%也低于市场预期的-1.2%,国际商品价格回调,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缓解,整体通膨压力趋于缓和,都给货币政策宽松提供了充裕空间。
分析人士称,低于预期的PPI数据凸显实体经济所面临的压力,说明企业当前的日子「不好过」。
这一数据也解释了大陆央行为什么会在7日出手,3年半来首次调降利率。
大陆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指出,PPI下降幅度加深,反映出中国庞大生产能力相对民众有限消费能力的过剩。他表示,盲目加大投资只会使矛盾进一步加剧。